工业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或生产的全部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或较少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条件下,人只是间接地照管和监督机器进行生产。工业自动化大范围的应用于机械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保证生产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有控制类、驱动类、执行类、传感类等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生产逐步和国际接轨,大约每十年就经历一个发展时期。工业自动化,按其发展历史可分为:计划工业期、外资引入期、国内企业初创期、国内企业未来的发展期和国产替代加速期五个阶段。我国自动化产业规模进入21世纪以来加速发展,在经历供给侧改革后进入新发展阶段,国产替代持续进行。
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全球及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现状及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伴随国产品牌技术不断迭代,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
工业自动化作为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与工业化深层次地融合的重点,是我国持续关注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持续受到国家重视,包括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等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发展。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16-59岁人口持续衰减,比重持续降低,标志着劳动力人口将持续减少,人口红利不复存在。我国16-59岁人口从2016年的90747万减少到2022年的87556万,人口占比也从65.6%降至62.0%,而与此同时企业用人成本持续不断的增加,劳动力成本增加将推动企业主动寻求进一步提升工业自动化水平。
华经产业研究院为助力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形态趋势及未来趋势,特重磅推出《2025-2031年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全景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本报告由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对工业自动化行业进行多年跟踪研究,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解读工业自动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上下游产业、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相关因素;科学运用研究模型,多维度对行业投资风险做评估后精心研究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