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级豪车市场,虽然奥迪从1980年代的V8系列深耕到现在,创造了多项技术领先的成果,但始终被S级和7系压制在消费的人地位和市场表现方面。居住。如今,在A8L即将迎来中期改款之际,奥迪似乎在反击,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了一款更加豪华的奥迪A8L)。或霍希版本)。作为奥迪品牌首款D+豪华旗舰车型,A8L霍希版由奥迪中国设计中心与总部设计团队共同打造。
相比迈巴赫),霍希这一个名字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事实上,早在奥迪品牌诞生之前(1909年),奥古斯特霍希就已经创立了霍希品牌,生产豪华轿车。后来,他和霍希品牌的董事会意见不合,于是独立创立了奥迪品牌。奥迪是霍希的拉丁译名。显然,奥迪这次是用“霍希”这一个名字来复兴旗舰车系,目标就是迈巴赫S级)。
目前在售的第四代奥迪A8)L已经是2017年推出的车型,造型至今没有太大变化。不过,这一代A8L也将于11月初迎来中期改款,改款幅度较大,霍希版采用了比欧洲更早在中国市场首发的全新A8L前脸。汤。
奥迪在D级旗舰轿车A8L上复活了百年老字号“霍希”,并将其包装为更具豪华身份的D+级轿车。这个操作显然是针对迈巴赫S级的。虽然迈巴赫S级目前在市场上基本上没有对手,但它不仅拥有S级几十年不败王者的地位,并且还有迈巴赫这个超豪华车名的背书。二战时代,加上奔驰打造的无与伦比的奢华。在中国市场赢得了无数土豪的青睐。不过,奔驰也不是没有弯路。
众所周知,在现在的迈巴赫S级诞生之前,迈巴赫轿车早在2002年就诞生了,以当时的定位和豪华程度,甚至比现在的迈巴赫S级还要出色。接近宾利劳斯莱斯,远超S级三倍以上,在国内售价达到500万到1000万以上。当时的迈巴赫虽然不逊色于宾利或劳斯莱斯的豪华,但看起来更像是纯奔驰S级)的加长版,很难吸引到潜在买家。豪车市场。
另一个问题是迈巴赫的市场定位不明确。它原本是想在与劳斯莱斯分家之前模仿宾利(因为其出色的运动性能,分家后销量增长到超越劳斯莱斯的地步)。迈巴赫不仅有极其豪华的内笼,还有AMG手动调校的机械系统,所以造价也很高。然而,奔驰却忽略了宾利代表品牌运动灵魂的轿跑和敞篷车,而正是这些车型为宾利带来了大量的订单。不过迈巴赫是传统的四门五座豪车,甚至是六米长的加长车。业主通常只雇用一名司机。因此,即使迈巴赫强调机械性能,也很难成为吸引车主的理由。
2014年的洛杉矶车展和广州车展上,迈巴赫品牌再次脱胎换骨,发布了梅赛德斯-迈巴赫S级,成为梅赛德斯-奔驰的全新子品牌梅赛德斯-迈巴赫,但它是不是旧迈巴赫品牌的复兴。它基于现款奔驰S级打造,轴距更长,造型更具侵略性,座舱豪华度进一步升级。发动机和普通S级一样,所以价格也不会夸张,起步价只有146.8万。比顶级S级便宜几十万。如此一来,即使迈巴赫S级成为宾利劳斯莱斯的“替代品”,车主也不失面子,何乐而不为呢?
今天,在A8L上,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这种升级D级轿车的操作。不过之前的A8L并没有变得和S级一样无懈可击。迈巴赫的名声,也是走过了10多年的弯路,才找到正确的销售公式。而且,初代A8L在设计上一直走的是科技精英路线。豪华转型的犀利造型,又能获得多少实力买家的认可?抛开主观审美,霍希版目前没有V8动力选择,发动机依旧是3.0T V6。要知道对手都是八缸起步的。即便是没有复活任何品牌的宝马7系),也最多只有十二缸。与驱动力相比,奥迪在吵架时似乎有点喘不过气来。当然,如果在定价和配置上有足够的诚意,也有一定可能会带来看好的局面。
奥迪Quattro) 在1980 年代的WRC 中一举成名。奥迪品牌的知名度也慢慢建立起来。此时,大型豪华车市场的需求逐年增加。就在奔驰、宝马已经在其中大赚特赚之际,有实力、有财力的奥迪深深意识到,不能再等了。 1988年,奥迪A8的前身奥迪V8问世。该车搭载了3.6L和4.2L两款V8缸发动机,因此这款旗舰轿车也直接命名为V8。不过作为试水,V8的设计与同时期的奥迪100/200并没有明显区别,甚至共享了大众集团C3平台和大量零部件。驰宝马的野心,但对于如何制造一款真正的旗舰轿车,并没有一个准绳。奥迪V8虽然销量不高,但是评价却还不错。这也坚定了奥迪推出大型豪华轿车的决心。
在1988年底,奥迪在旗舰轿车上的尝试继续加码,推出更为奢华的V8L加长礼宾车,长宽高为5190/1814/1420mm、轴距3018mm,车长比标轴版多出329mm,和现今仅拉伸后门的做法不同,当年奥迪直接粗暴地给V8L安排三个面积相近的侧窗,架势一看就是要接载商政名流出入高档场所的。某一些程度上,V8L能算得上是今天Horch版的前身。
除了后排空间得到极大扩展,奥迪也没闲着,车厢拥有电话、传真机等通讯设备,设计师甚至把当时兴起不久的个人计算机都搬进去......致使奥迪V8L的上市价格为16.3万马克,成为当时市场上唯一一辆比宾利和劳斯莱斯更贵的量产超豪华轿车,也代表着一辆奥迪V8L的价格就等于2-3辆奔驰S级!
虽然A8在1994年才正式诞生,但实际上,它的研发可以追溯到1982年奥迪与美铝(ALCOA)签订的协议,当时的奥迪意欲打造一款相比同级对手有着轻量化优势的旗舰车型,而与美铝合作短短3年,奥迪便打造出了一系列试验性的概念产品。 这台ASF Concept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拥有不少于40项专利,比使用传统材料的车身轻了40%,名为奥迪空间架构的全铝车身自然是概念车的一大亮点,但对于那会儿的观众而言,那未经涂装处理,如银一般闪闪发光的车身才是最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
1994年日内瓦车展,奥迪首款大型豪华轿车第一代A8首发,该车还是首款采用全铝车身的量产轿车。铝质材料的特性使A8相比竞争对象拥有更轻的重量,而安全性却没有降低。初代A8一开始便有了标轴和长轴可选,并拥有2.8L V6、3.7L V8和4.2L V8三款发动机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方正的大灯和进气格栅等细节组成了A8砖块一样的外观,宛如一辆放大版的初代A6/A4,与同期的S级(W140)和7系(E38)相比,初出茅庐的A8略显平庸,不如两位老牌豪车大佬独具气场。
奥迪在90年代开始着重打造自身的科技感形象,在初代A8身上就已经悉数显现。除了配备招牌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之外,它也是世界上首款标配六气囊的车型,还拥有太阳能充电功能的天窗,后期还有HID氙气大灯、胎压监测系统等如今看来也能作为宣传噱头配置。与奥迪V8在推出的首年便拥有最昂贵的加长版本不同,初代A8直到产品寿命末期才推出最强悍型号——A8L 6.0 quattro,搭载大众集团特有的W12发动机,不过这款车的产量并不高,仅仅生产了750台车便结束了。
奥迪早早地就开始了在华的布局,除了在1999年投产A6L之外,第一代A8也开始引进国内售卖,因此奥迪多年来深耕中国市场给消费者留下最大的印象就是官车。不过大型豪华轿车的王者气场,并不是靠全铝车身这种黑科技能达成的,第一代A8八年卖出了10万辆,而这不过是S级(W220)一年的销售数字。
技术和实力都有了,第一代A8就是在气势方面有所欠缺。第二代A8一改初代车型饱受诟病的平庸造型,此时的奥迪设计总监正是大名鼎鼎的彼得希瑞尔,设计师遵循了彼得创造的全新奥迪家族式风格,设计出饱满圆润而不失优雅的全新A8。动力方面,第二代A8涵盖2.8L-6.0L的排量,发动机有V6、V8、V10、V12可选,配置方面当然不会失礼,HID氙气大灯、胎压监测系统(TPMS),主动安全系统等等一应俱全。
彼得希瑞尔跳槽去起亚后,奥迪迎来了全新的大嘴风格设计语言。2005年,第二代奥迪A8进行改款,采用了奥迪家族式的倒梯形大嘴格栅,梯形的进气格栅使得整车的时尚感大幅度的提高。2007年,第二代奥迪A8再次改款,对乘坐舒适性方面做升级,对车身大量部件上都进行了静音强化处理,并配备了空气悬架,带来更加舒适的驾乘体验。并在同级别车型中率先引入侧向辅助、并线的强大竞争力让奥迪得以吐气扬眉,相对与表现极为平淡的初代,销量的明显提升也让奥迪得以在豪华车市场与奔驰S级以及宝马7系比肩。
2009年底,第三代奥迪A8在美国迈阿密亮相,次年春天就在北京车展上与中国消费者见面。第三代奥迪A8在科技上拥有脱胎换骨的进化,配备了主动巡航系统、夜视系统、行人探测系统和并线辅助系统等高科技配置,并首次搭载后排躺椅、MMI智能触摸板、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等前瞻技术。
2013年,中期改款的第三代A8还搭载了全球首款矩阵式LED大灯,能自动识别车辆和行人,并根据路况自适应调节多达9.6亿种光线照射方式,以避免远光灯对来车造成眩目。除此之外,A8拥有当时最为全面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包括带跟随前车停止和起步功能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管理系统、主动式车道保持辅助、侧向辅助、夜视系统、泊车辅助、自动泊车、全景影像、以及奥迪预防式整体安全系统(Audipresense)等等,可谓相当超前。
2017年底面世的第四代奥迪A8基于MLBEvo平台打造,于2018年4月在国内上市。运动和精致是第四代A8的关键元素之一,外观采用奥迪家族式的六边形进气格栅设计,平直的线条令新一代车型整体风格更年轻,格栅内采用多幅镀铬饰条装饰,以示家族旗舰身份,发动机盖隆起的线条也强调了这一代车型的肌肉感。
这一代A8是奥迪旗下首款搭载48V轻混动系统的车型,还有奥迪激光大灯技术、第二代虚拟座舱技术、MIB 2+多媒体娱乐平台、动态四轮转向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一大堆科技加持,虽然地位和销量尚未超越S级和7系,但市场反响尚算不错,中国市场还占了其总销量的60%,不知此次寄望于A8L Horch,能够否吸纳更多客户?
奥迪这次藉着霍希之名打造A8L Horch,也足以看到奥迪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由于目前官方尚未释出详细的配置信息和具体定价,因此也有一定的可能有着非常大的诚意蕴含其中。此外,奥迪中高级轿车的官车市场形象多年来深入人心,A8L Horch拥有比迈巴赫更为低调的名声和不输的奢华设备,也很有可能吸引到钟情迈巴赫S级但想更加低调的实力买家。一旦A8L Horch得到成功,不知能否宝马7系效仿,复兴当年的L7系列?至于各位读者心中又有哪些希望复兴的豪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