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随着先进制程芯片的发展,对气体纯度的要求慢慢的升高。因此,气体纯化技术(如吸附、精馏、膜分离等)的研发投入将不断加大,以满足半导体工艺的稳定性需求。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电子特种气体(简称电子特气),是指用于半导体、平板显示及其它电子科技类产品生产的特种气体。在整个半导体行业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从芯片生长到最后器件的封装,几乎每一个环节不能离开电子特气,而且所用气体的品种多、质量发展要求高,所以电子气体又有半导体材料的“粮食”之称。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已达56亿美元,预计2025年则将达到64亿美元。2023年至202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8%。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同样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21年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接近200亿元,2022年为214.4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已攀升至249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79亿元至317亿元,期间将维持12%至13%左右的复合增长率。
集成电路是电子特气的主要下游应用领域之一。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产集成电路的需求一直上升,推动了对电子特气的需求。预计到2030年,中国半导体制造份额将提升至24%,这将进一步刺激电子特气市场的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显示面板的价格回暖,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显示面板行业对电子特气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光伏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尤其是多晶硅料价格的下降,推动了光伏装机的显著增长,进而增加了电子特气的用量。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电子特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投资预测报告》显示:
全球电子特气市场主要由美国空气化工、美国普莱克斯、德国林德集团、法国液化空气、大阳日酸(现已更名为日本酸素控股)等五大企业主导,它们共同控制着全球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在中国市场,海外几大气体巨头同样占据了显著的市场份额。
但近年来,随着国产化进程的加快,慢慢的变多的国内公司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形成竞争态势。例如,中船特气、华特气体、南大光电、雅克科技等企业在电子特气领域的研发技术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产品已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国内企业正在加速追赶,所占市场占有率正在慢慢扩大中。依据市场预测,2025年我国电子特气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25%。
电子特气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复杂,对气体的纯度和稳定能力要求极高。企业要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积累才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由于电子特气在芯片制造成本中占比相比来说较低,企业在更换供应商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认证,这使得市场拓展的难度加大。电子特气的生产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包括精密监测和控制设备。此外,电子特气作为危险化学品,运输和储存也要专业的设备和资质,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随着先进制程芯片的发展,对气体纯度的要求慢慢的升高。因此,气体纯化技术(如吸附、精馏、膜分离等)的研发投入将不断加大,以满足半导体工艺的稳定性需求。混合气体的配比和包装储运技术也将得到优化,以确保半导体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第三代半导体、先进封装等新技术的发展,将催生对新型电子特气的需求。因此,国内企业要加大新型气体的研发力度,以适应市场变化。
未来,电子特气行业的头部企业将通过并购整合等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行业集中度。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将形成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的电子特气产业集群,降低物流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未来电子特气行业将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国产化进程加速、下游需求扩张、技术升级与突破以及行业集中度提升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保持高速发展形态趋势。同时,国内企业要抓住市场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来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升公司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电子特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投资预测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